AI艺术创作‌ AI模仿艺术家风格 创作的作品侵权了吗?

默认分类4天前发布 admin
1,997 0
ChatGPT国内版

在社交媒体上,有不少网友抱怨,目前AI的发展方向与预期大相径庭。理想情况下,AI可以替代人类日常生活中繁琐的重复性劳动,让人有余暇去从事艺术、文学、哲学等更高级的事业。事实却是,“AI在写诗画画,我依然在扫地洗碗”。

关于AI介入人类的创造性活动领域,开放拥抱与谨慎对待的态度均有之。早在几年前,阅文集团便推出作家助手妙笔版,以提升网文写作的效率和质量。今年2月,阅文集团宣布旗下作家辅助创作产品——作家助手已集成独立部署的-R1大模型。阅文邀请全行业网文作家参与内测,共同探索AI赋能网文创作的最佳实践路径。据称,此次集成-R1大模型,将大幅增强作家助手妙笔版的问答推理能力和描写润色效果。

但AI工具的深度使用也引起了另一些网文编辑的警觉。2月17日,网文网站晋江文学城相关管理人员发布《关于AI辅助写作使用、判定的试行公告》,对AI写作辅助中的文字型辅助和创意性辅助进行分类,划分等级。一旦超过一定范围,影响原创性,则不可使用AI。若超出允许范围的AI辅助写作情形,则面临锁章、永久禁榜等处罚。

AI艺术创作‌ AI模仿艺术家风格 创作的作品侵权了吗?

严肃文学领域也传递出面对待AI写作的积极信号。2月14日,《十月》杂志携手等AI工具,正式启动“县@智在出发”征文大赛,邀请文学爱好者与AI共同书写返乡叙事。参赛者可以借助等AI工具,创新写作形式。例如,通过AI分析第一手采访材料;利用AI搜索地方史志资料,丰富作品内容;甚至结合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多种媒介,创造跨平台的文学接受体验。目前,《十月》公众号展示的几篇入围作品都附有详细的《AI使用备忘录》,它们显示,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使用AI拟定故事提纲、以文学编辑的眼光进行文本分析、查找不足、添加方言、润色语句等。事实上,结构和语言都是文学文本的核心组成部分,也是写作者个性的载体,因此这些投稿作品的原创性问题依然值得讨论。

郑渊洁可以用指令让AI写出一篇非常“郑渊洁”的故事,如果这个故事不是由AI工具而是由另一位人类作者写就,通常将被视为模仿,严重者更会被斥“抄袭”或“剽窃”。

AI有权学习所有人类作家的文学作品并生产出高度相似的仿作吗?AI创作的版权如何界定?人类作家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是否遭到侵害?在艺术领域,已有艺术家集结起来保护版权、维护创作尊严。今年2月,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启动其以“增强智能”( )为主题AI艺术专场拍卖会,创作者包括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AI先驱哈罗德·科恩,当代艺术家如雷菲克·阿纳多尔、品达·范·阿曼、亚历山大·雷本等等,上拍的相当一部分是“数字原生作品”,即完全依赖AI等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创作。这场拍卖触怒了西方艺术界人士。迄今为止,已有逾6000名艺术家联名抗议,指控AI模型通过“未经授权的版权作品训练”,剥削人类创意,是一场“大规模的剽窃”。

AI艺术创作‌ AI模仿艺术家风格 创作的作品侵权了吗?

面对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科技,保守和客观、谨慎和激进都各有其理由。例如,身处舆论风暴的佳士得数字艺术总监妮可·塞尔斯·吉尔斯强调,这个专场拍卖意在论证“AI是增强而非替代人类创造力的工具”。

面对南都记者“AI是否能够替代人类作家进行写作”时的提问,十分谦虚地回答,AI无法写出“有灵魂的作品”,“未来,AI更可能成为人类作家的助手,帮助提高效率、激发灵感,而不是取代人类的创作角色。文学创作的核心在于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,而这正是AI无法真正掌握的部分。”

采写:南都记者 黄茜

323AI导航网发布

© 版权声明
广告也精彩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