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式AI‌ JPSP | 接触AI生成的内容会让人变自信?

默认分类16小时前发布 admin
3,987 0
星河超算AI数字人

生成式 AI (如: ) 的诞生与普及让创作变得简便易行。

一个有趣的问题是: 当接触到的某一内容被认为是由 AI 创作时 会对人类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?当前研究从社会比较的视角切入,旨在探索接触 AI 创作的内容对人类创作自信的影响。

核心研究假设是: 当人们发现某一内容是由 AI 创作时,会增强他们对自己创造能力的信心, 即“我认为自己能创造出更好的内容”。

作者开展了 7 个主要研究,在多个创作领域验证核心假设,并探索其机制、下游影响与边界条件:

1A-1C 验证 接触 AI 生成的内容会塑造创作自信

三项实验均为被试间设计(标记 AI 创作 vs. 标记人类创作)。

研究者向被试呈现笑话、诗歌、视觉艺术创作的内容,两组被试分别被告知这是由 AI/ 人类创作(事实上:两组被试获得的创作内容均是相同的,并且都是由 AI 生成)。随后测量被试的创作自信。

生成式AI‌ JPSP | 接触AI生成的内容会让人变自信?

结果显示: 三项研究一致表明,当呈现的内容被标注为 AI 创作时,参与者对自身创造能力的信心更高。

Study 2 验证中介机制与下游影响

实验设计与 Study 1A 相似,所呈现给两组被试的创作内容均为 AI 生成的相同故事,测量两组被试的创作自信、感知到的作者能力,以及后续愿意继续进行故事创作的意愿(是否愿意用这个框架写新的故事)。

结果显示: 当呈现的内容被标注为 AI 创作时,参与者认为该作者的能力更低(机制),进而产生更高的自信心,并且进一步表现出更高的创作意愿(下游影响)。

Study 3 验证接触 AI 生成的内容塑造的是虚假的自信而非实际能力

实验设计与 Study 1A 相似,所呈现给两组被试的创作内容均为 AI 生成的相同幽默漫画配文。随后测量两组被试的创作自信,并让他们当场创作漫画配文。不了解实验目的的研究助理逐一对被试的创作内容打分。

结果显示: 当呈现的内容被标注为 AI 创作时,参与者表现出更高的创作自信心,但是其创作的内容并未优于控制组。

Study 4 验证接触 AI 生成的内容塑造虚假自信的这一效应不受内容质量的影响

2 ( AI 创作 vs 标记人类创作)× 2 (质量:高 vs 低)被试间设计:

与 1A-3 不同的是,所呈现的创作内容具有优劣之分,四种条件下均测量被试创作自信。

生成式AI‌ JPSP | 接触AI生成的内容会让人变自信?

结果显示: 当呈现的内容被标注为 AI 创作或质量低时,参与者创作自信跟高。 但是二者无交互作用,即这一效应不受内容质量的影响。

Study 5 验证创作内容类型的调节作用

2 ( AI 创作 vs 标记人类创作)× 2 (类型:基于创意 vs 基于事实)被试间设计:

与 1A-3 不同的是,所呈现的创作内容具有类型之分。基于创意的条件下,被试获得的内容是 AI 生成的关于下雨的故事;基于事实的条件下,被试获得的内容是 AI 生成的降雨科普内容。

结果显示: 二者交互作用显著,当内容是基于事实创作时,即使标记为 AI 生成,人们也不会产生虚假自信。

当人们得知内容(非基于事实类)是由 AI 生成时,会产生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虚假自信。这是因为人们认为 AI 创作能力相对较低,进而表现出更强的主动创作意愿。

这项研究很好地回应了 JPSP 此前的征稿 ——“ 将生成式 AI 当作新型人际关系 ” 。当我们认为 AI 具有人类属性时,便可能与之进行比较,进而产生当前研究所揭示的现象。

最有意思的是 Study 3 ,但感觉还需要更多的探索来检验稳健性。此外,一种信念(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认为人类创作会被 AI 取代)会不会是潜在的影响因素?

323AI导航网发布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星河超算AI数字人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