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录一节微课,比上一整天课还累!”
这几乎是所有高校老师的共同吐槽。
熬夜写脚本、反复录口播、学剪辑软件、改到凌晨三点……
明明想用微课提升教学效果,最后却成了“技术折磨”。
但现在, 有了和剪映这对黄金搭档,从脚本到出片,全程只需1小时,连技术小白都能轻松上手!
真实案例:从“熬夜爆肝”到“咖啡没凉就做完”
比如,某985高校的王老师,曾为市级精品课录制熬了3个通宵。但现在使用+剪映后,从“熬夜爆肝”到“咖啡没凉就做完” 。用王老师自己的话说,“现在做微课,比我煮一杯手冲咖啡还快!”
她这样完成一节微课:
8:30:用生成脚本,AI配音;
8:45:导入PPT到剪映,自动匹配画面;
9:00:添加字幕、手写镜头和BGM;
9:15:导出视频,上传平台。
全程丝滑完成!
痛点直击:为什么老师做微课这么难?
1. 脚本写不动:写逐字稿像写论文,既要严谨又要口语化,耗时耗力。
2. 录课像“社死”:面对镜头浑身僵硬,一句话录20遍,越录越尴尬。
3. 剪辑要命:PR、AE门槛高,转场、字幕、特效一窍不通。
4. 时间黑洞:一节15分钟的微课,动辄花掉一周时间。
5.第三方合作成本高,学校没有这个经费,有的学校做一门课程的费用十分高昂,有的要花费几万或者几十万,无法承担起这个费用。
解决方案:+剪映,1小时全搞定
需要的环境配置:
只需4步,结合的AI生产力和剪映的傻瓜式剪辑,连PPT都不用改!
第一步:生成脚本(10分钟)
具体操作:
1. 打开官网(),点击顶部菜单栏的【AI脚本生成】。
2. 输入课程主题:例如“细胞分裂的分子机制”,并添加关键词“有丝分裂”“减数分裂”“动画演示”。
3. 选择脚本模式:点击【学术微课】模板,设置语言风格为“通俗易懂+案例引导”。
4. 生成并优化:1分钟后,会生成带分段标题、案例和互动提问的完整脚本。若需调整,可直接输入指令:“第三段加入高中生易错点分析”。
老师评价:
“以前写脚本要查资料、抠字眼,现在直接给框架,我只需要微调,省了80%时间!” —— 生物学李老师
第二步:AI合成口播与画面(20分钟)
操作:
1. 一键生成配音:在脚本页面点击【AI配音】,选择“知性女声语速1.2倍”,生成MP3文件。
2. 匹配PPT素材:上传课程PPT,会自动将每页PPT与配音时间轴对齐(支持.pptx和PDF格式)。
3. 补充动态素材:点击【智能配图】,输入“细胞分裂动画”,系统从素材库推荐3个可商用SCI级动画,一键插入时间轴。
剪映衔接操作:
1. 导入素材:将生成的配音MP3、PPT时间轴文件(.srt格式)直接拖入剪映。
2. 自动匹配画面:剪映的【智能镜头】功能会根据配音自动分割PPT页面,并添加缩放、划入等基础特效。
第三步:剪映精细化剪辑(20分钟)
关键操作指南:
2. 重点标注:
在“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”片段,点击【贴纸】【箭头动态指示】,拖入画面指向PPT中的染色体图示。
使用【蒙版】功能高亮PPT中的关键公式。
3. 转场与BGM:
在章节切换处添加【叠化】转场,时长0.5秒。
从剪映音乐库搜索“轻快学术”,添加《知识之光》背景音乐,音量调至20%。
4. 规避“AI机械感”:
在生成的动画中,穿插23段手机拍摄的板书手写镜头(用剪映【画中画】导入)。
在片头插入5秒真人出镜:“同学们,今天我们通过一个动画来探索细胞分裂的秘密……”。
第四步:导出与发布(10分钟)
1. 一键导出:点击剪映右上角【导出】,选择分辨率1080P、码率“推荐”、格式MP4。
2. 多平台适配:
校内平台:直接上传原文件(建议加片头LOGO)。
B站/抖音:用剪映【一键横竖转换】生成9:16竖版视频,自动聚焦PPT重点区域。
3. 学生反馈收集:在视频描述中添加生成的【二维码】,学生扫码即可跳转课后习题(习题由根据脚本自动生成)。
写给读者:
技术不是门槛,“偷懒”才是生产力!
用解决“内容生产”,用剪映搞定“视觉包装”,高校老师完全可以从技术焦虑中解放出来,把时间还给真正的教学创新。
但应该注意,不能完全准确地代替你去创作,不然总有一天你会被AI所替代。 毕竟,老师的核心价值不是剪辑师,而是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——而这一点,AI永远无法替代。
互动留言
你开始用了吗?都用来做什么?
323AI导航网发布